第四章 规定动作(上) 幼儿园—小学—初中—高中—大学,这是时下中国孩子正常的教育循环圈,因为一个环节套一个环节,每个环节又都在规定之中完成,所以我叫它“规定动作”。当然有不按正常走的,假如在中间环节脱环的,社会上称之谓“失学”,如果是在最后一个环节脱节的普遍叫做“落榜”。同样也有少数不按正常环节运行的,老百姓习惯上叫“跳级”。按照现行的教育体制,每个孩子的成长似乎都要走完这个全过程,而且这个过程之中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关口,分别是中考和高考,所有家长都明白这两个关口的重要性,特别是最后一关将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命运,关系到孩子能拿到什么样的社会入场券,关系到孩子未来的生活和生存状态,哪个家长敢不重视?
与上小学的那次择校相比,这一次的返校更加重要,因为初中的学校本来就挂着重点和普通的标签。所谓重点就是教育资源相对丰厚,打造“产品”的技术相对精尖,提供的“市场”相对高端。普通中学也不是出不了人才,但相对少得可怜,即使能出个一个半个和“重点”的相比也有着一定的差距。所以这两种标签在家长里短们的眼里就是一种“阶层和门槛”,犹如封建社会的门第那样明显。试想,为了孩子谁家不得使出浑身解数,不得用尽余力地赤膊上阵? 咱们家住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,一条街道隔开了沈河区和和平区,离家百米之外,站在阳台上可见的沈阳市“重点”一二六中学属于和平区,你的户口“划片儿”学校却是隶属沈河区的一贯普通的一六六中学,别看两所学校只差了中间的一个数字,却有着天壤之别。 如果小学升初中能以考试成绩论,我底气十足。如果没有“重点、普通”之分,教育资源公平,好运去哪所学校我心里都会平衡。偏偏“唯成份论”、“唯金钱论”、“唯权利论”这些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让我如鲠在喉,“重点”两个字像一口浓痰憋住喉咙,不能咽还吐不出。 怎么办?怎么办?怎么办? 那一时期我火气非常大,你妈的脾气也急,在家里我们俩经常说不到三句话就能吵起来。你不明就理,感觉纳闷,每每在我们吵的时候皱紧眉头,看看我再看看她。到了单位,只要同事们一聊到孩子上学的事我就赶紧躲开,我怕听到谁又找到谁把孩子弄进了哪所学校,我怕听到谁花了多少钱让孩子进了哪个名师的班级。 如果花钱能办成让我磕头作揖都行,可是谁又能帮我这个忙呢? 离家近的还有敬业中学,算是二流的“重点”,没有接洽人也进不去。近在咫尺的那个一流中的“重点”一二六中学,竟然像一堵高高的墙截断了视线。 从你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对这所有了想法,可想法一点都不可怜我。 怎么办?怎么办?怎么办? “不管什么样的日子都不能放弃,该怎样过还得怎样过,一切好的都会过去,只要思想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”即使一筹莫展的时候,我就暗暗为自己这样打气。 眼看离入学的日子只有二十天了,我的焦虑逾加沉重。吃过晚饭,领着你习惯性地到下楼去散心,刚出门口就碰见了秦姨、王大爷等等前后楼的邻居们。搬来的几年之间,我们这个“外来户”和他们相处得非常好,家里大事小情他们都很关心,今天我脸上的“官司”招来了他们的注意。 秦姨见面的第一句话就问:“孩子上哪个初中了?”这个老太太真热心肠,一下就戳到了我最难受的地方。 你妈无精打采地回答:“哎!还不知道呢?” “那想上哪啊?”赵姨也很热心地补了一句。 “想去一二六呗,到现在还不知道找谁去呢。”你妈的话像是牢骚,又像是抱怨,在我难受的地方又使劲捅了一下。 “太没面子了,连孩子上学的事都搞不定,我这个爹感觉是比窝囊还废的人。”实在没法再往下听,我想尽快溜之乎也。 “啊?上一二六?我想想办法。”秦姨的儿媳妇小王很干脆地接过了话茬。她并在这个小区居住,每周都要来陪老人住两晚上,相处几次之后了解到她是一个比秦姨更热心肠的人。 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我立刻收住了脚,满脸感激地看着她:“你,一二六,真行?”估计那种表情相当的失态。 “对啊,不就一二六嘛,去年我还把朋友的孩子送进去了,等一会我给那个人打个电话。”她的表情很真挚。 你的小福神这一刻又开始显灵。 你妈的精神头立刻十足,像恶狼一样盯上她:“你现在就联系吧,省得耽误时间。”一句客套话没说,还得寸进尺地指望上了。 “行,那个人能办,你们把心放肚子里吧。”秦姨关键时刻也帮着添油加醋。 小王打过电话,对方无人接听,她放下电话对你妈说:“别着急,估计是洗澡去了。一会儿联系上我给你回信。” 整个晚上杳无音信,我们俩惴惴中一夜未眠。 第二天一早,你妈的电话响了:“闫姐,你姑娘上一二六没问题了,准备择校费两万元,这两天就约你们见一面。” “哇!简直是高人,在我心里比天大的事,害得我哑了嗓子,裂了嘴唇。在她那里就是一个电话的事,真是难以想象。”想到这些,我的手有些发热。高人,就是具有非凡手段,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人。我办不到的事情总有人能办到,我想不到的事情总有人会想到,我得不到的东西总有人会得到,这个法则叫丛林法则,不服不行。 此后,诸事顺利。
你到穆老师的奥数班上课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,那时算跟其它家长补课“随大流”。因为众多家长的目标都瞄向东北育才学校(初中),我们俩也不例外,毕竟这所初中的名气之大,乃至全省优秀的孩子都拼了命想方设法挤进去。 这个想方设法就是要通过学校的选拔考试,而且据说选拔考试很难,很变态,没有学过奥数和大综合(历史,地理和中国文化史等方面的综合提高班,相当于本科大学文史专业初级阶段。)的孩子肯定没戏,即使学过没学懂、没学透、没学全的孩子也是瞎凑热闹。 基于此,我们决定探一次险,在眼花缭乱的补课班里挑来选去,最后认准了穆老师。 穆老师原是市内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,在重点初中选拔考试的高温里,尤其面对东北育才中学的热岛效应,他很敏锐地抓住商机辞职下海,亮出自己数学优秀教师的招牌,创建了奥数辅导班,并在不长的时间内打造出品牌效应,引来无数家长的前赴后继。 你刚去时并不显眼,而且在补课班的六十多个孩子中位居下游。穆老师为补课倾心设计的平方差、立体解析等课程应该到了初中水平,至于数列、鸡兔同笼和追及、相遇等问题相对难度也很大。有一些基本达到或超过了高中的课程能力。既然绑到了这驾战车上,不玩命是不行了。从此我跟你一起听数学课,你没学懂的我回到家里照葫芦画瓢依样帮你回忆一遍。还好,你的接受力比较强,随着适应期过去,你在那个班竟然能后来居上、名列前茅,当即引起穆老师的极大关注,你成了他重点的培训对象。同样也因为上了奥数班,你在班级和学校里的排名更加突飞猛进,让你的班主任也甚是惊喜。 穆老师对你要求高,经常要加料加细,比如别人做一道题,你必须做三道,别人十分钟做完,你五分钟就得拿出答案。给别人留的作业是几道,给你留的一定加两倍。他一直想把你打造成一个数学强人,他更看中你脑袋里够用的沟回。 每逢遇到难题,当别的孩子想不出办法,你高高举起手的时候,穆老师胖胖的脸上,就会露出得意的笑:“唐翥,你到黑板上来写出过程和答案。”每当解一道偏题、怪题你分析思路的时候,穆老师的那句口头禅就会顺嘴而出:“真好,真好!”他得意着,你更得意。 一切为了选拔考试,每个周三的下午和周六的上午,我们俩轮流带上你去补数学。我工作忙你妈替补,她工作忙我就请假,三年之中,我们都不是单位的好职工,却都在努力地做好称职的父母。在我们心里,没有比你上学再重要的事。 冬天的清晨,北风呼啸,白雪纷飞,我们穿行在冰冷的马路上,一辆自行车,载着我们心里热乎乎的期望。 夏日的傍晚,暑热难耐,汗流浃背,我们挤在嘈杂简陋的教室,忘情地在和时间争分夺秒。 一天天的努力,一点点的积累,一分分伯收获,你的数学逐渐成了学科强项,以至直接奠基了你的高中数学成绩,让你在以后面对每一次考试时充满了底气。
|